
您所在的位置:首頁>新聞資訊
在健康領域,除了常見的高血壓、糖尿病等疾病,肉瘤和甲亢作為兩類特殊疾病,因其癥狀隱匿、易被忽視,往往成為威脅健康的“隱形殺手”。
肉瘤:隱匿的“軟組織殺手”
肉瘤是起源于間葉組織(如結締組織、肌肉、脂肪等)的惡性腫瘤,發病率僅占所有惡性腫瘤的1%,但惡性程度高,易轉移。其常見類型包括骨肉瘤、平滑肌肉瘤、滑膜肉瘤等。
病因與風險因素
肉瘤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確,但環境、遺傳及病毒感染可能與其相關。長期接觸化學物質、放射線可能增加患病風險;遺傳基因突變可能導致細胞生長失控;某些病毒感染可能引發細胞異常增殖。
癥狀與早期信號
肉瘤早期癥狀易被忽視,常見表現為:
1、局部腫塊:四肢、軀干或腹膜后出現無痛性腫塊,質地較硬,活動度差;
2、疼痛與腫脹:腫瘤壓迫周圍組織時,可能引發疼痛、皮膚紅腫或關節活動受限;
3、全身癥狀:低熱、乏力、體重下降等。
特別提醒:若發現體表“小疙瘩”持續增大,或伴隨疼痛、皮膚溫度升高,需立即就醫排查。
治療與預后
肉瘤的治療以手術為主,需根據腫瘤位置、分期選擇局部切除或根治術。由于肉瘤易復發轉移,術后常需聯合放療、化療或靶向治療。
預后關鍵:早期發現并規范治療,5年生存率可達60%-80%;若發生轉移,生存率顯著下降。
甲亢:代謝亢進的“能量風暴”
甲狀腺功能亢進癥(甲亢)是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多引發的內分泌疾病,常見于20-40歲女性,典型表現為代謝亢進、交感神經興奮。
病因與風險因素
甲亢的主要病因包括:
1、Graves病(占80%):自身免疫異常導致甲狀腺腫大,遺傳與環境因素(如感染、精神刺激)可誘發;
2、碘攝入過量:沿海地區居民或長期服用含碘藥物者風險較高;
3、甲狀腺結節:多結節性毒性甲狀腺腫或自主高功能腺瘤可能引發激素過量分泌。
癥狀與早期信號
甲亢的典型癥狀包括:
1、高代謝癥狀:怕熱、多汗、體重下降、食欲亢進;
2、心血管系統:心悸、心動過速、心律失常;
3、神經系統:焦慮、失眠、手抖;
4、眼部表現:突眼、眼瞼水腫、視力減退;
5、生殖系統:女性月經紊亂、男性性功能減退。
高危人群:有甲亢家族史、長期精神壓力大或近期感染者需警惕。
治療與預后
甲亢的治療需根據病因選擇:
1、抗甲狀腺藥物:適用于輕中度患者,需定期監測血常規和肝功能;
2、放射性碘治療:治愈率高,但可能引發永久性甲減;
3、手術治療:適用于甲狀腺腫大壓迫氣管或懷疑惡變者。
預后關鍵:規范治療下,大多數患者可痊愈,但Graves病復發率達30%-50%,需長期隨訪。
科學預防,守護健康
1、肉瘤預防:避免長期接觸化學物質和放射線;保持健康生活方式,增強免疫力。
2、甲亢預防:控制碘攝入,避免食用海帶、紫菜等高碘食物;保持情緒穩定,減少精神壓力;定期體檢,早篩早治。